蛋白尿是肾病患者常见的症状。正常人尿液中蛋白的含量少于mg,超过这个量可以通过尿常规检查出蛋白尿,如果24h尿蛋白含量大于3.5g,则可以定义为大量蛋白尿。尿中蛋白含量过多时,就会出现泡沫且不易消散。
在正常情况下,部分人群也会出现蛋白尿,多见于青少年。比如体位性蛋白尿,即在直立和脊柱前凸姿势时出现蛋白尿,体位改变后蛋白尿就会消失;功能性蛋白尿,在紧张、剧烈运动等应激状态下也会出现一过性蛋白尿。
病理性蛋白尿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各种原发性、继发性疾病所引起的肾脏滤过功能的异常。病理性蛋白尿可以分为肾小球性蛋白尿、肾小管性蛋白尿、分泌性蛋白尿、溢出性蛋白尿、组织性蛋白尿以及混合性蛋白尿。
西医治疗蛋白尿首先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使用激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及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来缓解肾脏状况。此外患者还需要进行饮食调控,低盐、清淡饮食,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食用优质蛋白。
从中医角度看,蛋白尿的发生属于“精气下泄”的表现,与肺、脾、肾等脏腑的功能失调有关。中医认为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由脾胃化生,由肾封藏,过程中还需要其它脏腑的协同运作。所以脾不升清,肺不布散,肝不疏泄,肾不藏精等情况的发生均可能导致蛋白尿的发生。所以治疗蛋白尿一定要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