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
新鲜蚕豆:食用后可能引起过敏性溶血综合征,出现全身乏力、贫血等症状。
真相
新鲜蚕豆:对某些人确实有害
蚕豆确实可能导致过敏性的溶血症状,也被称为“蚕豆病”。目前研究认为,蚕豆里含有的蚕豆嘧啶(一种核苷酸),例如巢菜碱苷,会干扰葡萄糖六磷酸脱氢酶(G-6-PD)的正常运作,而后者是维持血红蛋白正常工作的关键因子,从而引起红细胞破裂,引发“蚕豆溶血“病。不过,绝大多数人体内都有充足的G-6-PD,蚕豆也只会乖乖地当好食物了。所以,只有对那些因为遗传缺乏G-6-PD的人来说,蚕豆才是”危险的食物“。
对这些人而言,生吃新鲜蚕豆引发症状的风险最高,而孩子的风险比成人要高。在储存过程中,蚕豆嘧啶会被逐渐氧化降解,所以干蚕豆引发蚕豆病的几率确实要低一些,但也不是完全安全。有时候,有些患者甚至吸入蚕豆花粉都可能引发症状。不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存在这样的风险。
对于豆类的误解,可能是因为其中含有一些所谓的”反营养物质“,比如蛋白酶抑制剂和皂苷,以及植物毒素,比如植物凝集素。
蛋白酶抑制剂没有实质上的毒性,不过它们会抑制蛋白酶的活性,从而降低蛋白质的消化吸收效率,所以在传统上被当作反面典型。不过,一些新的研究发现,某些蛋白酶抑制剂对健康具有积极作用。比如,鲍曼-伯克胰蛋白酶抑制剂(BBI),口服能够发挥抗癌作用;而皂甘则主要因为起泡性能太好,给豆制品加工带来了一定麻烦,但对于人体来说,它并不会带来明显毒性。
豆类中真正有毒的是植物凝集素。这种毒素存在于多种豆类之中,含量各不相同。红芸豆中含量最高,可达~单位,理论上说,只要四五颗就能引发中毒症状;白芸豆比较低,大概是红芸豆的1/3;而传说中”比砒霜还毒“的蚕豆中的含量则只有红芸豆的5%~10%。不过,植物凝集素对温度比较敏感,完全煮熟之后,活性会大大降低,含量只有~单位。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加热不充分,毒性反而更高。加热到80摄氏度会使其活性增加几倍,比生吃还糟糕。有些人习惯用慢煮锅炖豆子,实际上慢煮锅的温度不高,即使经过长时间炖煮,豆子内部也可能达不到灭活凝集素所需的温度。
不过,凝集素通常不会造成致命后果,症状主要是严重的恶心、呕吐、拉稀以及腹痛等。一般情况下,这些症状能够在短时间内缓解恢复。
结论
部分正确。
对那些患有”蚕豆病“的人来说,新鲜蚕豆确实不是一种好食物,但对于一般人来说,却无须有这种顾虑。蚕豆中含有的其他可能造成健康隐患的物质-例如植物凝集素-的含量也并不高,只要处理得当,蚕豆依旧是可口而安全的食物。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