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 酶标志 > 考生物知识清单易混易错考点系列4酶与

考生物知识清单易混易错考点系列4酶与

发布时间:2018-10-7 18:41:55   点击数:

本期推送来啦,涉及代谢中的酶与ATP专题。酶部分容易考察实验,ATP容易考察结构,如16年全国1卷生物第一道大题考察的就是ATP的结构,所以大家要多加注意哦,加油!

(江苏)过氧化物酶能分解H2O2,氧化焦性没食子酸呈橙红色.为探究白菜梗中是否存在过氧化物酶,设计实验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管号

1%焦性没食子酸/mL

2%H2O2/mL

缓冲液/mL

过氧化物酶溶液/mL

白菜梗提取液/mL

煮沸冷却后的白菜梗提取液/mL

1

2

2

2

2

2

2

2

3

2

2

2

4

2

2

2

A.1号管为对照组,其余不都是实验组

B.2号管为对照组,其余都为实验组

C.若3号管显橙红色,无需对照就能证明白菜梗中存在过氧化物酶

D.若4号管不显橙红色,可证明白菜梗中无氧化物酶

A

A、由分析可知,1号试管、2号试管是对照组,3号试管、4号试管是实验组,A正确;

B、2号试管是对照组,1号试管也是对照组,B错误;

C、实验设置必须遵循对照原则,3号与1、2号对照,3号管、2号管显橙红色,1号不变色,证明白菜梗中存在过氧化物酶,C错误;

D、3号试管和4号试管的自变量是温度,若4号管不显橙红色,与3号对照,说明高温使过氧化物酶变性失活,D错误.

故选:A.

(海南)下列有关植物细胞能量代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的ATP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B.加入呼吸抑制剂可使细胞中ADP生成减少,ATP生成增加

C.无氧条件下,丙酮酸转变为酒精的过程中伴随有ATP的合成

D.光下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有ATP合成

D

A、ATP是腺嘌呤+核糖+3个磷酸基团,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ATP除去两个磷酸基团后是RNA的基本单位,A错误;

B、加入呼吸抑制剂可以抑制细胞呼吸,使ADP生成ATP减少,B错误;

C、无氧条件下,丙酮酸转变为酒精属于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不产生ATP,C错误;

D、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产生ATP,光反应的条件是光照,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都能合成ATP,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D正确.

故选:D.

一、酶

1.来源:活细胞。酶在活细胞中产生,但并不是只在活细胞内才能发挥作用。

作用:催化。不是反应物,不是生成物,是催化剂。

酶本质:蛋白质或RNA

2.高中常见的酶

底物类别

名称

作用

糖类

淀粉酶

淀粉→麦芽糖

麦芽糖酶

麦芽糖→葡萄糖

纤维素酶

纤维素→葡萄糖

脂类

脂肪酶

脂肪→甘油+脂肪酸

核酸

DNA酶

DNA→脱氧核糖核苷酸

RNA酶

RNA→核糖核苷酸

蛋白质

蛋白酶

蛋白质→多肽(可能有部分氨基酸)

肽酶

多肽→单个氨基酸

转氨酶

以糖合成非必需氨基酸所需

酪氨酸酶

合成黑色素必需,白化病人此酶有缺陷

胰蛋白酶

动物细胞培养时使用,破坏细胞连接,得到单个细胞

胶原蛋白酶

动物细胞培养时使用,破坏细胞连接,得到单个细胞

DNA

解旋酶

DNA复制时使DNA双链打开

DNA聚合酶

DNA复制:以DNA为模板合成DNA

逆转录酶

病毒和癌细胞中存在:以RNA为模板合成DNA

限制性内切酶

识别特定的双链DNA序列,切断磷酸二酯键

DNA连接酶

修补双链DNA的缺口,形成磷酸二酯键

RNA

RNA聚合酶

转录时以DNA为模板合成RNA,兼有解旋功能

3.高中常见的关于酶的曲线

图1为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酶的催化作用增强,超过这一范围,酶的催化作用逐渐减弱。低温,酶活性受抑制,可恢复;温度过高,酶活性丧失,不可恢复。在最适温度两侧的曲线是不对称的。

图2为在一定pH范围内,随温度pH的升高,酶的催化作用增强,超过这一范围,酶的催化作用逐渐减弱。pH过低或过高,酶均会变性失活,在最适pH两侧的曲线基本是对称的。

从图3可以看出:反应溶液pH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

图4表示在一个反应容器内温度逐渐升高的过程中,产物积累量的变化,Tb时产物之所以不再积累,原因为高温使酶失活。

如图5所示,在其他条件适宜、酶量一定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但当底物达到一定浓度后,受酶数量限制,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增加。

图6表示在最适温度与pH的情况下,由于底物反应消耗完毕,所以产物不再积累,反应停止。

如图7所示,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适宜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

4.高中关于酶的特性的探究实验

(1)验证酶的高效性(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

①验证酶的高效性时应注意:高效性是一种比较性的概念,是指与无机催化剂相比具有高效性。因此应设置酶与无机催化剂对同一反应底物的催化效率的对照。不能用酶和蒸馏水作对照,若只以蒸馏水作对照,则是在验证酶的催化功能。

②过氧过氢酶不是只存在于新鲜的动物肝脏中,几乎所有的生物体都存在过氧化氢酶。

(2)验证酶的专一性(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

①鉴定不能用碘液,因为碘液与蔗糖在反应前后都无变化,不能确定蔗糖是否被分解。

②证明酶的特异性,既可以用不同的底物作自变量,也可以用不同的酶作自变量。

③不同的淀粉酶的适宜温度不同:植物淀粉酶的适宜温度是60℃左右,唾液淀粉酶的适宜温度为37℃

(3)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①过氧化氢受热易分解,会对实验结果带来干扰,所以不宜用于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

②应该先将酶与淀粉在相应的温度下分开放置一段时间,再混合,不能先混合再放置于相应的温度下,因为酶具有高效性,在温度升高或降低的过程中,酶可能将淀粉水解,就得不出相应的实验结论了。

③设置的温度梯度不要太大,否则实验结果不准确。

(4)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

①淀粉在酸性条件下会被分解,这对判断酶能否使淀粉水解会有干扰,故不能使用淀粉酶做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

②应该先将酶与淀粉在相应的pH下分开放置一段时间,再混合,不能先混合再放置于相应的pH下,因为酶具有高效性,在pH升高或降低的过程中,酶可能将淀粉水解,就得不出相应的实验结论了。

③设置的pH梯度不要太大,否则实验结果不准确。

二、ATP

(1)ATP中A表示腺苷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水解时释放能量多达30.54kJ/mol)

(2)ATP在细胞中的含量很少,不能大量储存。

(3)ATP和ADP的相互转化时刻不停地发生并处于动态平衡之中,转化极其迅速。

①酶1为ATP水解酶,酶2为ATP合成酶

②ATP的生成往往伴随有放能反应,ATP的分解往往伴随有吸能反应

③对于人、动物、真菌、多数细菌来说,均来自呼吸作用时有机物分解所释放的能量。

对于绿色植物来说,除了依赖呼吸作用所释放的能量外,在叶绿体内进行光合作用时,ADP转化为ATP还利用了光能。

(4)细胞内产生与消耗ATP的生理过程:

ATP的产生过程

ATP的消耗过程

光反应(类囊体薄膜)

细胞呼吸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

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线粒体)

主动运输、胞吞、胞吐(细胞膜)

暗反应(叶绿体基质)

复制、转录、翻译(细胞核,核糖体、线粒体、叶绿体)

……

(5)用氧呼吸三个阶段,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均能产生ATP,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不能产生ATP。

光反应产生的ATP只用于暗反应

(福建)用蛋白酶去除大肠杆菌核糖体的蛋白质,处理后的核糖体仍可催化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由此可推测核糖体中能催化该反应的物质是(   )

A.蛋白酶B.RNA聚合酶C.RNAD.逆转录酶

C

核糖体由蛋白质和RNA组成,用蛋白酶去除大肠杆菌核糖体的蛋白质后,剩余部分为RNA,处理后的核糖体仍可催化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说明核糖体中能催化该反应的物质是RNA.

故选:C.

(江苏,多选)为了探究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下列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

实验

编号

探究课题

选用材料与试剂

温度对酶活

性的影响

过氧化氢溶液、新鲜的肝脏研磨液

温度对酶

活性的影响

新制的淀粉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

pH对酶活

性的影响

新制的蔗糖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

pH对酶活

性的影响

新制的淀粉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斐林试剂

A.实验①B.实验②C.实验③D.实验④

ACD

A、过氧化氢在高温下易分解,因此不能过氧化氢作为底物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A错误;

B、可以利用新制的淀粉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碘液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B正确;

C、根据酶的专一性,蔗糖酶不能使淀粉水解,C错误;

D、淀粉在酸性条件下易分解,因此不能用淀粉作为底物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D错误.

故选:ACD.

(北京)细胞中不能合成ATP的部位是(   )

A.线粒体的内膜

B.叶绿体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

C.内质网的膜

D.蓝藻(蓝细菌)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

C

A、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能够产生大量的ATP,A正确;

B、光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能够形成ATP,B正确;

C、内质网是蛋白质的加工和脂质合成的场所,消耗ATP,C错误;

D、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但是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中的光反应是在膜上进行的,也能够产生ATP,D正确.

故选:C.

(江苏)下列生命活动中不需要ATP提供能量的是(   )

A.叶肉细胞合成的糖运输到果实

B.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

C.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为葡萄糖

D.细胞中由氨基酸合成新的肽链

C

A、叶肉细胞合成的糖运输到果实是主动运输过程需要消耗ATP提供的能量,故A选项错误;

B、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是胞吞,需要消耗ATP提供的能量,故B选项错误;

C、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为葡萄糖,不需要消耗ATP提供的能量,故C选项正确;

D、细胞中由氨基酸合成新的肽链,需要消耗ATP提供的能量,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各位同学,今天的梳理就到这里,敬请期待我们的下一期吧。大家高考冲刺加油,我们下期见!

学而思网校刘敏杰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最好的治疗方法
关爱青少年儿童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ngminqing.com/mbz/4017.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