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 酶标志 > 利用谷棒来源的泛酸合成酶高效合成D泛酸

利用谷棒来源的泛酸合成酶高效合成D泛酸

发布时间:2020-12-7 13:45:24   点击数:

“AhighlyactivepantothenatesynthetasefromCorynebacteriumglutamicumenablestheproductionofD-pantothenicacidwithhighproductivity”

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李寅研究员

发表期刊:AppliedMicrobiologyandBiotechnology

DOI:10./s---2

研究背景:

D-泛酸(Vb5)被广泛应用于饲料、食物、化工和医药领域。以泛酸合成酶(PS)为关键酶的生物合成途径,避免了繁重且耗时的合成过程,非常具有吸引力。但有关该酶的活性和动力学的数据很少,阻碍了对D-泛酸生物生产的有效酶的合理选择。

文章摘要:

本研究中,共选取来源为E.coli、C.glutamicum、B.subtilis、B.thuringiensis、B.cereus(蜡样芽孢杆菌)、E.cloacae(阴沟肠杆菌)的6种泛酸合成酶,在大肠杆菌中进行了表达。其中谷氨酸棒杆菌来源的泛酸合成酶比活力为.1U/mg,转换数为.6s-1,是目前报道过的最高值。

在含有这种酶的大肠杆菌发酵对数早期添加底物(D-泛解酸和β-丙氨酸),32h时D-泛酸的产率为97.1g/L,该数值对应99.1%的转化率和3g·L-1·h-1,是目前已知的最高生产强度。

研究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D-泛酸可以通过D-泛酸内酯和β-丙氨酸化学缩合合成,且该技术已经应用于工业生产,但是酶促反应的发展仍有意义。在NCBI数据库中,可以找到种物种中的种panC基因(编码泛酸合成酶)。

目前泛酸合成最高产率是在年由武田化学工业株式会社(TakedaChemicalIndustries)报道,泛酸合成酶来源为E.coli(IFO),其产率为.5g/L,产率是本文的1.2倍,生产时间是本文的1.9倍,生产强度为本文的67%。

Fig.1泛酸生物合成途径(文献来源:SahmH,EggelingL(),ApplEnvironMicrobiol)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ngminqing.com/mbz/6350.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