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ELISA试剂已经发展到第4代(图1)。虽然研究证实第4代试剂存在假阳性的现象,不适于低流行地区/人群,但在高流行地区/人群中有重要应用价值,可大大提高血清阳转前样本的检出率。
图1来源于检验视界网
化学发光或免疫荧光试验(CIA/IFA):这类检测试验采用发光或荧光底物,可使用血液(包含血清和血浆)、尿液样品,既可检测抗体,也可联合检测抗原抗体。HIV抗原/抗体包被于固相载体,加入待检样品和酶或荧光标记的HIV抗原/抗体,加发光或荧光底物,用发光或荧光仪测定结果。
图2为免疫荧光实验图,来源于百度百科
两种筛查方法的比较
ELISA法评价:优点:可用机器判读结果,便于自动化和一次性检测大量标本,检测病毒抗体的敏感性比免疫荧光法或免疫酶法高。缺点:检测抗原时,与免疫荧光法相比,敏感性较低,一般只能检测可溶性病毒抗原。
免疫荧光或免疫酶染色法评价:优点:能检测细胞内的抗原,需要相对较少的细胞,固定后的标本可存放相当长的时间,能显示病毒抗原的组织学和细胞学分布特点。缺点:免疫酶染色法不需要荧光显微镜。工作人员需有丰富的经验,试验结果可能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免疫酶染色有可能受内源性酶的影响出现假阳性。间接法的敏感性比直接法的敏感性高,但特异性稍低。
图3来自丁香园
筛查实验—快速检测
明胶颗粒凝集试验(PA):是HIV抗体检测的一种简便方法。将HIV抗原致敏的明胶颗粒,与待检样品作用。当待检样品含有HIV抗体时,明胶颗粒与抗体发生凝集反应,根据凝集情况判读结果。PA试剂有两种:同时检测HIV-1和HIV-2抗体以及分别检测HIV-1和HIV-2抗体。
免疫渗滤试验:斑点ELISA和斑点免疫胶体金(或胶体硒)快速试验。均以硝酸纤维膜为载体,HIV抗原点状或线状固定在膜上,加待检样品,利用微孔滤膜的可滤过性,使抗原抗体反应。阳性结果在膜上抗原部位显示出有色斑点或条带。反应时间在10min以内。有效试验的质控点必须显色。
免疫层析试验:以硝酸纤维膜为载体,HIV抗原线状固定在膜上,待检样品沿着固相载体迁移,阳性结果在膜上抗原部位显示出有色条带。有效试验的质控带必须显色。反应时间在30min以内
HIV抗体检测—确证实验免疫印迹试验(WB):WB可使用血清、血浆和滤纸干血斑。WB采用间接法检测样品中的抗HIV-1/HIV-2特异性抗体。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把分子量大小不等的HIV-1蛋白分离开来,然后再把这些分离的不同蛋白带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上(或PVDF膜)。将此膜切割成条状,每一膜条上均含有经电泳分离过的HIV抗原。待测样品经适当稀释后,加至硝酸纤维素膜上,恒温震荡,使其充分接触反应,血清中若含有HIV抗体,就会与膜条上抗原带相结合。加入抗人-IgG酶结合物和底物后,根据出现条带情况,按照试剂盒说明书判定标准,判断待测样品为阳性、阴性或不确定。
图4为免疫印迹实验示意图,来源于百度百科
条带/线性免疫试验(RIBA/LIA):RI-BA/LIA采用间接法检测样品中的抗HIV-1/HIV-2特异性抗体。试剂盒的膜条上包被有HIV-1/HIV-2不同的重组抗原片段,加入待测样品后,其中的相应抗体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的免疫反应;随后加入抗人IgG(碱性磷酸酶标记)与HIV特异性IgG抗体相结合;加入显色底物后,在碱性磷酸酶的催化下,特异性抗体的结合部位出现肉眼可见的条带,按照试剂盒说明书判定标准,判断待测样品为阳性、阴性或不确定。
文章来源: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年修订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