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 酶标志 > 重阳佳节,高州黄氏宗亲齐聚国师墓前忆国师

重阳佳节,高州黄氏宗亲齐聚国师墓前忆国师

发布时间:2021-6-24 16:20:26   点击数:
2021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年10月28日上午,秋高气爽,风和日丽,彩旗飘飘,鞭炮阵阵。在党的十九大结束之时,高州黄氏宗亲在座落于大井镇的黄鹏国师墓迎来了一年一度的秋祭活动。

当天有陈冬青、黄孙礼、黄荣藩、黄鼎、黄褀发、黄福来……领导嘉宾出席参加了祭祖活动。

在祭祀活动中,黄氏宗亲醒狮队还进行了庆贺的舞狮表演,当天前来参加祭祖活动两广神公后裔宗亲有多人共祭先祖,同温祖恩。

另外,祭祖议式结束后,还有宗亲分头前往始祖神公墓和始祖婆墓,二世玉纶公墓及祖婆墓进行拜祭。

这次弘扬祖德,敦亲睦族活动的举办,再一次凝聚了族人力量,传承了黄氏宗亲家族文化。

这次到来的后裔宗亲都是怀着对祖宗的敬仰、感恩而来,对弘扬中华传统优秀历史文化,营造惠美和谐的家风民风有着深深的感触,并盼望着明年的再一次前来祭拜!(文字/黄胜兴)

黄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嬴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吴回(祝融)之子陆终为得姓始祖。

黄姓在宋版《百家姓》中位列第96位。至年,黄姓人口约有万,约占全国人口的2.2%;按人口算,黄姓排名从第8位升为第7位。

黄姓起源于中国北方,后迁至中原地区并建立黄国。黄国被楚国所灭后,部分族人开始南迁。两宋之后,黄姓广布到湖北、陕西、四川、湖南、福建等地。当代,黄姓人口主要分布于广东、四川、湖南、广西、江西、湖北、福建、江苏等地。

高州黄氏国师墓

大井镇清垌村委会白田村(胜利农场大井分场白田队)国道东面的淋水岭上,有一座颇具气势的古墓,高州民间称之为国师墓。“国师墓”之名没有见于地方史志,那么墓主是何许人?缘何会有“国师”之说?

清光绪重修《茂名县志》卷二“冢墓”篇载:“明南京国子监学录黄鹏墓在大井淋水岭。”据此,这座古墓墓主为明代南京国子监学录黄鹏。

黄鹏,茂名县(即今高州)人,字冲汉,号上河,生于嘉靖壬午年(),卒于万历丁巳年(),岁贡出身,“嘉靖间司训昌化,擢南京国子监学录”,“特授修职郎”。

国子监即国子学,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明朝国子监创于明太祖初定金陵之时,即改应天府学为国子学。后太祖建都南京,重建校舍于鸡鸣山下,改学为监,故称国子监。永乐十八年(),明迁都北京,改北京国子监为京师国子监,于是明代国学有南北两监之分。学录为中国古代文官官职名,宋代开始设置,掌管执行学规,纠举处罚犯规学生;明、清沿设,主要是起到监督学生的作用。按明清官制,学录为基层官员编制之一,品秩不高,明代学录秩从九品,清乾隆初升为正八品。修职郎是一个封号,在明代文官散阶中也只是正八品。一名国子监普通官员因何会被称为国师呢?

“国师”一词,查相关资料,近似的解释有“太师的别称”、“一国的师表”、“指国子祭酒”或“封建帝王封赐一些德学兼备的高僧的尊号”,此外民间有把一些有影响的风水堪舆大师称为国师的习惯。黄鹏被称为国师显然不同于对高僧或风水师的封号。关于黄鹏,清光绪高州府志尚有如下记载:“所过以礼仪范士,葺文庙,赈贫儒皆捐款为之。”又“家居二十七年,邻里乡党多被德化,参知朱东光旌其闾约‘积德’”。由这段记录看出黄鹏在迁任国子监学录之时,所到之处都很注重礼仪,对当地文士很尊重,修葺文庙(即孔庙)、赈济一些贫寒的孺子学士也都很尽力,家居期间更热心公益,捐输助学,极力推崇礼仪教化,邻里乡亲都被他的德行感化,时任岭西道参知政事朱东光对其甚为赞许,为其家门题“积德”之词以示表彰。黄氏族谱则有更为详尽的记录和评价,提及“邑之有关文教与善举,无不就商于公”,“不减苏文忠公之开化儋州”,更言其“名显有司,举闻于朝”,嘉靖和万历两帝先后御赐其“南国儒宗”和“天地正气”匾额题词,以示嘉许。这在地方志中也得到证实,光绪茂名县志中有“南国儒宗坊”条,记为“天启七年为南京国子监学录黄鹏建,在大井淋水岭墓前”。

但“国师”之说既没有见诸史志,也不为其族谱所载,在此笔者推断国师之说的由来是民间误把国子监学录等同国子祭酒,或者认为一入国学便为国师,由于黄鹏对帮助当世士子、推动当地礼仪教化方面的贡献,加上受到嘉靖、万历两朝皇帝御赐,尤其是“儒宗”一词,充分体现其个人品行修为是得到了朝廷肯定和推崇的,所以亦堪称“一国师表”,由此国师之名一经叫出,便很快传扬开来,以致一直沿称后世。

黄鹏既不靠祖辈的福荫,也不凭科举功名,完全是因其个人的品行修为打动了地方官,上报朝廷,获得两朝皇帝御赐封赠,这在古今历史上并不多见。与杨颐等高官相比,他可谓开了一个特例——在明清时期的高州名人中,其官阶品衔并不算高,却几乎是享誉最高、享誉最广的一人。

黄鹏是粤西黄氏最重要的一支、高州南山黄氏三世祖,国师墓据说是他和原配施氏的合葬墓,所以一直受到黄氏族人的瞻仰和祭扫。国师墓地表建筑毁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政治运动,牌坊、墓碑均已不存。年黄氏族人予以重修,按明清岭南抄手墓(亦称交椅墓)的形制,依山而建,占地约平方米,前低后高,坟头外设两重坟圈,前有拜台、月池,墓前立墓碑一方,墓后侧还建有一座琉璃瓦顶影壁,嵌两幅石刻,分别题“南国儒宗”、“天地正气”以及铭刻相关历史记录。国师墓已引起文物部门重视,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登记,由于这是有明确历史记载的古墓葬,并且墓室尚未暴露,具有一定的考古和历史研究价值。

本文由高州沙田黄氏宗亲会黄胜兴供稿,黄少章摄影。部分文字由高山贝壳网络整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ngminqing.com/mbz/7896.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