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制剂研究进展与应用技术》
张克英教授
四川农业大学
1、饲料原料短缺,非常规饲料资源丰富综合利用率低。稻米、小麦和玉米加工副产物产量分别为、和万吨。蔬菜加工中叶、茎、根、皮与渣总产量为余万吨。
畜禽对养分的复用效果其实相当有限,浪费的部分能量相当巨大,相当于1.6个的三峡大坝发电量!
2、畜禽消化生理缺陷
消化酶分泌不足,或活性下降;微生物菌群不成熟或平衡打破;非消化酶NSP、植酸分解酶缺乏。
3、饲用酶制剂存在的问题:单酶种类不全,产量活性不足,生产成本较高(当然,还原黑多问题)
4、植酸磷含量越高,植酸酶效果越好(饲料原料数据库只有植酸磷含量,是否有亲计算过植酸的含量?小编据说是行业内第一个计算过饲料在植酸含量的,反正当时被吓着了,数据写出来怕吓着亲们,故没在此列出)。
原料越差,营养水平越低,用酶效果越好。
5、不同饲料的总木聚糖和水溶性木聚糖的含量不同;木聚糖酶对不同饲料总木聚糖和水溶性木聚糖的降解程度不同;木聚糖对小麦、麦麸、菜籽粕和棉籽粕的总木聚糖的降解程度最大;
6、正常营养水平饲粮中添加纤维素复合酶和植酸酶对肉鸡生产性能无显著影响,效果与单独添加植酸酶无显著差异;在低营养水平饲粮中添加复合酶和植酸酶效果好。
小结:张老师团队做了20多年酶方面的研究,发现酶的应用效果与底物、营养水平、日粮结构及酶的特性和选择有关,酶(用好后)的作用效果相当明显。结合十九大和今后环保更严的趋势,酶的价值远低于其价格,尤其是植酸酶(当初天朝平均工资才60元RMB/月,万元户都是荣耀时,单位普通植酸酶的价格为RMB元/kg,而,现在普通植酸酶单位的仅仅3.5RMB元/kg或更低)。
因此在演讲过程中,张老师说:从某种意义上讲,其实,酶,可以涨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