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氨酶是肝功能检查化验当中的重要指标,不少患者在肝功能检查中发觉转氨酶偏高,不知道怎么回事,转氨酶升高是一个什么概念?转氨酶正常范围是多少呢?
转氨酶是人体代谢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催化剂”,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当肝细胞发生炎症、坏死、中毒等,造成肝细胞受损时,转氨酶便会释放到血液里,使血清转氨酶升高。临床上,转氨酶指标的高低常被用来衡量肝功能的受损程度。
体检中主要检查的转氨酶有丙氨酸转氨酶(ALT,俗称谷丙转氨酶)和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俗称谷草转氨酶),其中尤以ALT最为常用。1%的肝细胞损害,可以使血中谷丙转氨酶的浓度增加1倍。因此,ALT水平可以比较敏感地监测到肝脏是否受到损害。
转氨酶的正常值一般是0-40U/L之间,超过40个单位一般就认为肝功能异常。一般临床上按照超出转氨酶正常范围的多少,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当转氨酶在40-之间为轻度升高
2、转氨酶在-之间为中度升高
3、转氨酶大于时,为重度升高
专家提醒:转氨酶若长期偏高,多半是由肝病所致,如乙肝、丙肝、脂肪肝等。一般情况下,转氨酶越高,说明肝细胞实质损伤越严重。肝病患者若转氨酶高常常表示肝脏有炎症活动,并伴有肝损伤,需要及早进行抗病毒治疗。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