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历史悠久,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中就曾引用隋代著作:“东嘉县三百里有白茶山”。据茶界专家考证,永嘉南三百里是福建福鼎,白茶山是指具有"海上仙都"美誉的福鼎太姥山。
一方水土,一味好茶,中国传统名茶、六大茶类之一的白茶,就生长在这片云雾缭绕的高山云端,吸天地之灵气,集日月之精华。
好茶在福鼎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白茶属轻微发酵茶,七分晒三分焙,不炒不揉,低温成茶,简而言之就是鲜叶采摘、萎凋、干燥:
1、采摘
白茶鲜叶的采摘标准为——
白毫银针:单芽
白牡丹:一芽二叶
贡眉/寿眉:一芽二三叶或单片叶
2、萎凋
采摘后的鲜叶在一定的温度、湿度下均匀摊放萎凋(视当时气候环境决定日光萎凋、自然萎凋、加温萎凋的选择),这一道工序适度促进鲜叶酶的活性,让白茶更好地保持了清香和鲜爽,也就是茶友常说的“太阳的味道”。
白茶是六大茶类中萎凋程度最重的茶叶,而萎凋是形成白茶茸毫品质的关键步骤。
3、干燥
萎凋后,直接晒干或者用轻薄的纱布或白纸包裹后以文火进行干燥。
这道工序最考验制茶师傅对茶叶干燥程度的掌控,干燥过度会影响茶香的鲜爽,干燥不足则会使茶香趋于平淡。
白茶看似简约但不简单的制作工艺,在保存酶的活性时又能减少其氧化程度,使得制出的茶完整保留了白茶的芽毫完整,满身披毫的外形,有“绿妆素裹”和“身披白毫气自华”的天然之美。
茶界名媛白毫银针
女儿不慕富豪家,只问茶叶和银针。
白毫银针,又叫银针,颗颗芽头,其严苛的“十不采”采摘标准和每年不超过十天的采摘时间说明它产量低、耗费成本高,白毫银针在茶界中异常珍贵和难得。
其芽头满披白毫、色白如银、宛如身上蒙了一层厚厚的白霜,挺直如针,香气清新淡雅,汤色淡黄明亮,滋味鲜爽灵动。白毫银针天生丽质、仿若天物,实乃茶中白富美,素有茶中“美女”之美称。
白茶牡丹佳茗国色
花中牡丹真国色,茶里牡丹有异香。
白牡丹,绿叶夹银白色毫心,冲泡后绿叶托着嫩芽,宛如蓓蕾初放,形同牡丹花一般安静优雅地绽放,故得美名白牡丹。
注水入壶,芽叶连枝的白牡丹在壶中缓缓绽放,茶汤橙黄透亮、毫香蜜韵浓郁、入口柔和顺滑,在氤氲的茶香里感受它在体内滋润、净化。白牡丹茶没有花中之王般雍容华贵的姿态,却也能以自身婉约静美的气质打动茶人的心。
贡眉寿眉质朴天然
贡眉和寿眉像极了一对姐妹,很多茶友们以为它们只是叫法不一样,其实不然,它们是独立的两个品种:
从原料上看,贡眉以群体种茶树品种的嫩梢为原料,是白茶中产量最高的一个品种,约占了每年白茶总产量的一半。
寿眉以大白茶、水仙或群体种茶树品种的嫩梢或叶片为原料,茶叶酷似寿仙眉毛,俗称寿眉白茶。
从品质上看,贡眉叶底柔软、匀整、鲜亮,叶脉略呈红色,汤色橙黄透亮,滋味醇爽带甜香;寿眉外形以灰绿色为主,叶缘微卷曲,带有天然茶叶之美,泡开后,琥珀色的汤色清澈透明,滋味甘醇带枣香。
贡眉和寿眉不像白毫银针、白牡丹那般精致漂亮“高大上”,可它们的粗枝大叶却是属于比较“接地气”的茶,质朴气质浑然天成。
都说白茶有三次生命,一次是做茶,一次在泡茶,第三次生命在于存茶。
白茶的后期转化是因其不炒不揉的工艺特性很好的保留了茶叶中生物酶的活性,加上内含物质相互作用下发生了定向转化,从而形成白茶越陈越香的品质特点,其灵魂就在于储存转化过程茶叶内质的层层升华,存放时间越长,其口感更加醇厚,回甘也更强,所以说白茶极具收藏价值。
一壶陈年白茶,不仅是时间的醍醐,也是时光对细节的耐心雕刻,更是一种用时间去完成的修行之旅。
金鼠纳福生肖紧压白茶¥元/盒
用心存茶,惊艳时光
馨享白牡丹白茶¥元/盒
初心依旧,来日可期
初心白毫银针¥元/盒
银针茶芽肥壮,未经揉捻茶汁不容易浸出,出汤时间慢,冲泡时间可要适当延长些,并且银针耐泡,泡至十道仍余香犹存。
至味白毫银针¥0元/盒
如果世界上有一千种等待,
那么最好的那种,叫做来日可期。
等待,是默契与信任。
时间,不仅让茶人品出了白茶的美,
白茶也在岁月的年轮里,继续转变、层层升华,
贮藏着时间的厚重,浸润着岁月的秘香。
天福茗茶+小程序上线啦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