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烘一、是进一步破坏残余酶的活性,弥补炒青的不足或不均匀。二、是进一步散发水分,浓缩茶叶汁,使之凝固茶条表面,增进茶叶乌润绿色泽,增浓茶汤。三、是烘焙中叶温升高,内含物质的分子结构松懈,叶子柔软性、黏结性、可塑性增强,便于包揉成条。初包揉包揉是闽南乌龙茶包括铁观音茶制造特殊的塑形工艺,采用“揉、压、搓、抓”等动作,使茶条形成紧结、弯曲、螺旋状、圆紧的外形。包揉可进一步摩擦叶细胞,使之破裂挤出来汁、黏附在叶表面上,加强非酶性氧化、增浓茶汤。复烘茶胚经包揉后,叶温下降,可塑性减少,为进一步塑形,必须进行复烘。有的地方称复烘为“游焙’’,含有快速烘焙的意思。复烘也能减少部分水分,使外形更紧结。复烘应“快速、适温",采用焙笼的,温度掌握在80~85℃,历时10~15分钟,期间翻拌2~3次,烘至茶条有刺手感。复烘要适当低温,摊叶量较少,要做到均匀一致,含水量适当,防止失水过多,造成“干揉",产生过多的碎茶粉末。采用烘干机复烘,温度掌握在90~℃,摊叶厚度2厘米,历时约10~12分钟。复包揉(定型)复包揉是包揉的继续,方法与包揉相同。但粗嫩不均匀的茶胚可筛后分别包揉。复烘与复包揉可反复相同进行多次,达到闽南乌龙茶外形的要求。复烘结束时要捆紧布巾,静置一段时间,使茶叶条形状固定,也称为“定型"。初烘、复烘,主要是通过低温加热使茶叶条索有柔软性,呈黏性,便于包揉塑形,如果初烘和每次复烘温度过高,失水过多,不但影响塑形,还会多产生碎末。外形色泽失去油润呈灰白色,初包揉和复包揉主要目的是塑形作用,不要捆巾(茶叶包在茶巾布里)时间过长,产生再发酵,形成闷黄味,影响内质。烘干茶叶烘干是初制工艺最后的一道工序,进一步去掉多余的水分和杂味,形成乌龙茶色、香、味的品质。水分含量不得超过4%(7%是控制标准的局限),水分含量过高,香气飘,滋味淡,影响内质,影响保质期。茶叶烘干的温度不宜过高一般掌握在60℃,在茶叶烘焙过程中,始终存在着热化作用。热化作用是酶的活性被破坏制止后,茶坯在一定温度和适当含水量等条件下,进行非酶性的氧化作用。热化作用有干热和湿热两种,“低温慢烤”是一定限度的湿热作用。含水量多,湿热的作用较剧烈,易产生闷黄味和暗褐色。热化作用促进已被破坏的叶组织氧化,也能促进未破坏的叶组织氧化,使茶叶中的有效成分充分利用,并且能够发生同分异构现象,获得可溶性多酚类化合物、芳香物和水浸出物含量多的优良产品,从而提高茶叶品质。摊晾·装袋茶叶烘干后,应稍作摊晾再装进袋子,避免造成外形色泽乌褐色,香气闷火味道的缺陷。但摊晾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在20分钟左右。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铁观音的制作工艺
发布时间:2020-11-28 13:36:07 点击数: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