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灾害随时空变化,是玉米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多年以来,对玉米耐旱性的遗传改良进展不大。在灌溉条件难以保障的地区,主要通过播种期调节、地膜覆盖、肥水管理等耕作栽培技术,尽量避免或减少干旱造成的损失。施用外源激素及人工合成的生长调节剂也可缓解干旱胁迫,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由贝、蟹、虾等壳聚糖降解而来的壳寡糖,是以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低聚氨基葡萄糖,聚合度在20以下。大量试验表明:用壳寡糖浸种或种子包衣可增强淀粉酶(AM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等保护酶的活性,提高相对含水量、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及根系活力,降低丙二醛(MDA)含量和叶片浸提液的电导率,提高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诱发对病原物的免疫反应,促进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增强其耐旱性、耐盐性和抗病性。
壳寡糖是迄今为止生物体内发现唯一的一种带正电荷阳离子碱性氨基低聚葡萄糖,水溶性好,生物活性高,在生物体内具有多方面的调节功能。除浸种或种子包衣增强幼苗的保护酶活性、提高渗透势和光合效率、诱发对病原物的免疫反应外,在白菜、黄瓜、花烛、辣椒、花生、油菜、玉米等作物上也有叶面喷施提高生理活性和抗逆性、增加产量或品质方面的报道,有效浓度从0.01%到20%,跨3个数量级,说明壳寡糖对植物生理和抗逆性等的调节,主要作为信号分子而起作用,但维持时间不长,所以在干旱胁迫发生时叶面喷施应该比浸种的效果更好。
结果表明:(1)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壳寡糖叶面喷施对细胞膜具有保护作用。(2)在干旱胁迫下叶面喷施壳寡糖对玉米穗行数和百粒重的影响不显著,通过对行粒数的影响而影响穗粒重。(3)虽然壳寡糖主要作为信号分子而起作用,但其不同浓度对玉米耐旱相关生理活性的调节效果是不同的。本文转自《壳寡糖叶面喷施对玉米耐旱性的调节》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ngminqing.com/mcc/8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