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老年朋友来说,上了年纪,出现一些指标的异常,特别是血脂升高等问题,都是很常见的情况。而血脂升高,特别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升高,是带来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和风险因素,因此,对于有高血脂动脉硬化问题的朋友,积极控制血脂水平,就是控制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重点之一。
面对如何调理控制血脂水平的问题,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想法,有的朋友能够遵医嘱合理用药,而有的朋友则总是担心长期用药的副作用,而想尽各种其他的办法来控制疾病风险。不同的选择,带来的就是不同的结果,今天的这篇科普文章,就来和大家分享两个现实生活中对比鲜明的例子,希望能够对大家科学合理控制心血管疾病风险,能够有所启发。
老张和老孙从小学就是同班同学,一直以来都是好朋友,而人到中年,也都很注重自身的健康,50岁时一起去做健康检查,而巧合的是,两个人都发现了高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高的问题,老张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到了4.8mmol/L,而老孙的则达到了5.1mmol/L;两人也都发现了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虽然不很大,也相对问题,但通过结合其他检查指标评估,医生对他俩都提出了警告,他俩的这种情况,都属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高危人群,如果不积极控制高血脂等风险因素,未来10年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会超过10%。
听了医生的话,老张和老孙都挺震惊,本来身体好好的,怎么就成了心血管高危人群了,到底应该怎么做呢?医生给出的方案是,积极控制血脂水平,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控制到2.6mmol/L以下,而相应的医生也给老张和老孙开具了阿托伐他汀,让他们坚持服用,并定期复查血脂指标。
老张喜欢遵医嘱,回到家后坚持吃医生开的他汀,医院复查开药,在日常生活中,也多多注意健康饮食,积极加强运动锻炼。一直坚持了3年多,血脂水平定期检查,一直控制在1.7mmol/L左右,近日去查体的时候,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程度有所减轻,已经达不到“斑块”的程度了,可以说是达到了缓解的程度,动脉粥样硬化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这3年下来,随着药价的不断降低,老张吃了3年阿托伐他汀的药费一共花了多块钱,特别是近几个月用上了集采的阿托伐他汀,药费一个月降到了只有十元左右,省下了更多的钱用在了自身的健康饮食,运动锻炼等方面,更好地保证了身体的健康。
老孙则是个“仔细人”,他拿着医生给的药回家后,他先仔细阅读了说明书,看到说明书中列举的长长的不良反应清单,特别是转氨酶升高,横纹肌溶解等风险,老孙赶紧把药扔到了一边,但不吃药,血脂比老张还高,应该怎么控制呢?于是,老孙就到处去查找一些“没有副作用”的保健品来控制血脂,3年下来,老孙吃的保健品也多种多样,深海鱼油、纳豆、红曲等等,各种各样都吃了。
老张去检查身体的时候,老孙说:你吃的是药,是药三分毒,才需要去定期检查,我吃的这些保健品,都没有任何毒副作用,不用去复查什么,肯定能控制好血脂。就这样,老孙花大把的钱买着保健品,却忽然有一天运动时,突发了严重的胸闷胸痛症状,经过休息也没法缓解,幸好家人及时拨打了急救电话,到医院后发现确诊急性下壁心肌梗塞,幸好送医及时,经过胸痛中心的紧急抢救,通过支架术把梗塞的血管重新打通,才转危为安,但因为发病较急,也没有侧支循环改善,心肌因为缺氧已经出现了不可逆的受损,心脏功能也已经有所下降,老孙从心血管疾病高危风险变成了已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以后生活上的注意事项和需要用的药反而更多了。
3年来,老孙买各种各样的降脂保健品,前前后后花了近10万元,因为花销太大,正常的饮食以及生活方面,也受到了影响,急救后的老孙很郁闷:我吃了这么贵的保健品,为啥身体没保健好,反而还突发了心梗,真是“同人不同命”啊。
入院后老孙的相关检查指标,让老孙也大吃一惊,原来以为通过保健品控制得很好的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不但没有降低,反而升到了5.6mmol/L,而原本并不高的血压,也已经升高到了/mm/Hg,这样的一些指标变化,也是导致老孙动脉粥样硬化加速,最终导致心梗发作的主要原因。
面对老孙的疑惑,医生告诉了老孙以下4点——
1、对于慢性病的控制,市面上的各种保健品不可能有明确的疗效,保健品是具有保健功效的一种产品,并不具有疾病控制和治疗作用。
2、不管是深海鱼油,还是纳豆、红曲,对于血脂的调节效果都不明确,如果乱买保健品,还可能因为里面的非法添加,而带来其他的健康危害和风险。
3、调节控制疾病风险,除了要坚持遵医嘱合理用药以外,定期复查同样重要,定期检查是确定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措施,就拿他汀药来说,定期复查血脂水平,能够了解自己的血脂是否达标,而定期复查肝功能、肌酸激酶等水平则可以更好的避免用要的不良反应风险。
4、想要控制心血管疾病风险,仅仅控制血脂指标还是不够的,如果血压、血糖等指标有升高,也应该积极进行控制,日常生活中一些吸烟、肥胖等风险因素,也应该积极的戒烟和加强体重控制,只有通过综合的风险因素控制,才能够更好的控制好疾病风险。
听完医生的一席话,老孙终于明白,重视健康是一回事,而采取真正正确的方法来进行疾病风险的预防和控制,又是另一回事,如果不能够用正确的方式去控制疾病,不但多花了很多冤枉钱,还会带来健康危害和风险,真的才是得不偿失。
给大家分享这样的2个对比鲜明的例子,并不是鼓励大家都去吃药,或者都去吃他汀,但在确实需要用药的情况下,希望大家能够真正的做出正确的健康选择,通过合理用药,积极控制疾病风险。也欢迎大家积极转发分享,让更多人看到这样的健康知识,让我们共同助力,传播靠谱的健康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