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辅酶I(NAD+)在细胞线粒体TCA循环中接受电子生成还原型辅酶I(NADH),通过电子传递抑制自由基生成,增加谷胱甘肽含量,抑制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释放,维持线粒体的正常功能。作为TCA循环中的关键辅酶和电子传递链最重要的氢供体,辅酶I促进营养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1mol辅酶I参与3molATP)生成,是细胞生命活动能量合成中的关键物质。
②:辅酶I(NAD+)是NAD+依赖性ADP核糖基转移酶的唯一能利用的物质。这类酶在体内主要有三种:1.ADP核糖基转移酶或聚核糖基聚合酶(PARP),参与DNA修复、基因表达、细胞周期进展、细胞存活、染色体重建和基因稳定性等;2.环ADP核糖合成酶(cADPRsynthases)环核糖聚合酶(cADP合酶),它是由一对细胞外酶组成,这对外酶就是熟悉的淋巴细胞抗原CD38和CD,它们以辅酶I为底物生成环ADP核糖——重要的钙信号信使,在钙稳态维持方面和免疫应答方面具有重要生理意义;3.III蛋白型赖氨酸去乙酰化酶Sirtuins,它们是一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在哺乳动物内有7种不同的亚型(SIRT1-SIRT7),调节多种细胞功能,在细胞抗逆性、能量代谢、细胞凋亡和衰老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Sirtuins对代谢平衡的调节将直接影响到与代谢相关的各种疾病,如SIRT1在辅酶I的参与下调节组蛋白的乙酰化状态,对增强心脏耐受氧化应激反应、调节心肌能量代谢及抗衰老等起着重要作用。
③:辅酶I(NAD+)经酶代谢生成一系列代谢物,如辅酶II(NADP+),参与还原型谷光氨肽合成和钙稳态调节等功能。
注射用辅酶I主要成分为辅酶I(NAD+),是人体营养物质和能量代谢过程中的关键辅酶,同时是NAD+依赖性ADP核糖基转移酶唯一能利于的物质,具有促营养物质吸收、促能量合成、修复细胞DNA损伤、提高细胞抗氧化能力、增加机体免疫和降低化学药物、放射线对正常组织的毒性损伤等作用。独特作用机制使注射用辅酶I具有“促进营养物质和能量代谢+抗氧化损伤+调节免疫”的功能,临床可用于:
1.改善营养代谢:提高营养支持治疗效果,促进营养物质吸收利用。
2.提高能量代谢:促进能量合成,恢复细胞活力。增加心肌能量供应,治疗缺血状态下代谢异常,保护心肌缺血性损伤,减轻疾病症状,改善心功能。
3.抗氧化损伤:清除自由基,修复受损细胞DNA,降低深度氧化损伤。可降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肌损伤或脑损伤。
4.提高免疫力:保护免疫细胞,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对其他药物耐受。
5.提高手术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如减轻因手术引起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减少术后心律失常、炎症反应及应激性心肌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