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产IMP碳青霉烯酶的肠杆菌科细菌和不产生碳青霉烯酶的肠杆菌科细菌之间的比较: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临床和分子流行病学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作者:KayokoHayakawa等)
各种耐药菌中,产生ESBL的肠杆菌科(ESBLPE)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肠杆菌(CRE)非常重要,因其可无症状地定居于肠道,并且具有通过质粒水平传播的潜力。碳青霉烯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CRE)分为产碳青霉烯酶的肠杆菌科(CPE)和非产碳青霉烯酶的肠杆菌科(non-CPE)。IMP型碳青霉烯酶在日本以及一些亚洲国家中占碳青霉烯酶的主要部分。该研究为前瞻性研究,评估IMP-CPE和non-CPE的分子微生物学特征、临床流行病学特征,以及IMP-CPE和non-CPE分离和预后的预测指标。
该医院于年8月至年3月的88名CRE(美洛培南MIC≥2mg/L,亚胺培南≥2mg/L或头孢甲唑≥64mg/L)的患者,共收集90株CRE(27株CPE,63株non-CPE)。该研究中,CPE被定义为对碳青霉烯灭活实验CIM测试和与碳青霉烯酶生产相关的基因均呈阳性的分离株。收集患者的临床数据,对获得的菌株进行了微生物学分析和WGS,比较CPE组和non-CPE组的特征。与non-CPE组相比较,CPE组对β-内酰胺类敏感性显著变低,CPE组的耐药情况(以及耐药基因的存在)更为普遍,且两组的耐药基因比例有所不同。通过逻辑回归分析确定从患者中分离CPE的独立预测因子,为了比较临床结果,使用稳定的逆概率加权法进行倾向评分调整的分析。患者中分离CPE的独立预测因子包括:居住在疗养院或长期护理机构中,住院时间较长(LOS),使用导尿管和/或鼻胃管,依赖的功能状态以及是否接触碳青霉烯类药物。尽管两组的住院死亡率和30天死亡率相似,但CPE组中CRE分离后的LOS较长。
与non-CPE相比,IMP-CPE与长时间住院有关,并且具有不同的临床和微生物学特征。采取针对性的方法对于IMP-CPE和non-CPE的研究和公共卫生报告以及临床和感染预防的观点是十分必要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