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好的水果在空气流通处数十分钟就会变色皱缩,随年龄增长我们的眼角和鬓角处开始浮现细小的鱼尾纹,也称氧化纹。氧化就这样伴随着年岁的脚步,悄无声息的在我们周边和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衰老印记。
50年代初期,老年学家DenhamHarman就发现氧化还原信号传递的产物活性氧(ROS,reactiveoxygenspecies),可对大分子造成氧化损伤并引发细胞衰老,从此将ROS视为造成氧化事件的罪魁祸首,并首次提出“衰老的自由基理论”(FRTA)[1]。
然而,近年来学界却发现ROS还可以通过引起机体的氧化防御机制,激发信号传导能力,提高细胞活性,从而发挥延长寿命的双重功能[2]。ROS,到底是敌是友?
线粒体进行正常呼吸作用的时候,会通过电子传递体系将吸入的分子氧(O2)进行还原,并产生能量,其中,就有1%-2%的产物会被转化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3]。然而O2-在体内的结构状态非常不稳定,因此易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作用下,被快速分解为毒性较小的H2O2[3]。
此外,H2O2还会在过氧化酶和Fe2+的进一步催化还原作用中,产生单线态氧(1O2)、臭氧(O3)和羟自由基(OH-)等化学反应活性极高的氧化负面产物,共同组成ROS大军[3]。
图:ROS的产生
难道说,我们无时无刻都活在过氧化的环境中,经受着ROS的摧残?其实不然,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细胞进行呼吸作用产生的各种ROS产物,可以被过氧化酶进行针对性清除,使ROS的产生和消耗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维持机体的健康长寿[4]。
然而当我们年龄增加,或遭到免疫和炎性损伤时,这种内源性或外源性的刺激开始打破ROS在机体内的动态平衡[5]:
No.1
ROS的氧化损伤
ROS大军实在是“所向披靡”,可对所有生物大分子(脂质、蛋白质、核酸和碳水化合物)都进行氧化作用的输出,发生连锁氧化反应[6]。氧化所造成的损伤进而破坏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翻译和DNA转录过程均受到影响,降低细胞的活性和代谢能力,导致细胞衰老[5]。
图:ROS造成的氧化损伤过程
而衰老的细胞会通过释放炎性因子,降低正常细胞的免疫和代谢功能,影响线粒体稳态,进而产生更多的ROS,ROS再去促进细胞的衰老,真真形成了恶性循环[7]。
No.2
过氧化酶前来应战
面对来势汹汹的ROS大军,炎症细胞和内皮细胞不甘示弱,积极派出可抑制活性氧生成(SOD、CAT、GSHpx和金属螯合剂等)和中和活性氧(维生素C、维生素E、酚类化合物等)的抗氧化剂前来应战[8]。它们共同组成了自由基防御体系,保护机体免受ROS的攻击和破坏,防止细胞凋亡[8]。
图:过氧化酶对ROS的清除
No.1
ROS自述:条条大路通衰老
在“衰老的自由基理论”问世的70年间,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学科的发展壮大,学界通过研究ROS对不同生物体的氧化损伤影响,发现ROS可通过两个主要途径直接促进细胞功能衰退而导致细胞衰老:
ROS直接调节氧化还原敏感基因在细胞内信号和通路的表达[3]
ROS使线粒体受到氧化损伤,降低生物能量代谢水平,引起呼吸功能受损[3]
No.2
ROS对人体的各种迫害
除模式动物外,在人体中也检测到了过量ROS对信号传导、通路表达、免疫能力和蛋白质合成等途径的危害,因此,派派也为大家详细列举出几种有代表性的组织器官,且看发生在它们之上的特异性氧化衰老:
大脑:
ROS使大脑中谷氨酸介导的兴奋性突触传递减少,并且与谷氨酸受体(AMPA和NMDA亚型)进行结合,导致学习和记忆效率低下,并发生认知改变[14]。
眼睛:
随年龄的增长,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通过对氧气的吸收,发生过氧化反应,产生大量老化色素脂褐质,增加RPE衰老风险[15]
骨骼肌:
ROS干扰骨骼肌细胞中蛋白质的合成,增加疾病调节因子myomiRs的表达,促进骨骼肌细胞凋亡[16]。
肾脏:
ROS的增加导致肾脏中促炎信号通路NF-κB和NRF2的表达提高,降低转化生长因子TGF-β的表达,肾细胞内产生炎性因子,引发肾脏出现炎症反应[17]。
心血管:
肥大细胞在ROS的刺激作用下,会增加蛋白质合成能力,从而刺激肥大相关基因erg-1、c-fos的表达,激活促炎信号通路NF-kB、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和信号传递通路MAPK等途径,并增加血管紧张素含量,导致收缩功能障碍[18]
感官:
血液中的大量ROS(H2O2、HOCl/OCl-、OH)使听觉细胞受到氧化应激,产生听觉功能障碍[19]。
然而,世间没有纯粹的对与错、善与恶。这不,在近年来的研究中发现,ROS似乎没有传言中的无恶不作,反而低剂量的ROS可作为细胞的一针“兴奋剂”,引起细胞信号传导,将有效信息通过线粒体传递到其他细胞区室,以提高生理性免疫与代谢功能或降低机体的病理性变化,从而促进细胞的健康和长寿[3]。
而且,低剂量ROS的延寿作用存在于诸多途径中:
刺激长寿相关信号通路
低含量的ROS可通过“线粒体兴奋”效应,提高细胞中抗氧化防御系统活性,使生长因子IGF-1的表达得到上调,并提高转录激活因子Atf1的表达,增加细胞活性,并延长细胞健康寿命[20]。
增加端粒长度
对细胞进行低含量ROS的应激刺激,可诱导提高过氧化酶活性,有效清除细胞内原本存在的大量ROS,并加速清理老化的细胞。而影响端粒伸长的ROS含量减少了,威胁端粒长度的一大敌人的消失,使端粒维持长度的能力得到增强,达到延寿效果[21]。
诱导热量限制
长期进行低含量ROS的诱导,会降低细胞正常的呼吸效率,导致细胞进入一种较为静止的、限制热量的生物状态,营养物质代谢和蛋白质合成速率随之降低,从而提高细胞抗衰能力[22]。
曾经被冠以“致衰凶手”头衔的ROS,在各方学者的实验辩护之下,虽然没能成功洗脱罪名,但也终于能让世人了解到它善良(延寿)的一面。然而,对于不同年龄段、不同身体素质的人群来说,机体内何种浓度的ROS才是处于可达到延寿效果的有效范围,目前还未得到全面了解。
这也不禁让我们大胆猜想,如果在坚持抗氧化的同时,再进行低浓度ROS的刺激作用,是否能达到更优异高效的细胞抗衰成果?将ROS适当地化敌为友,为我们所用,岂不为一桩抗衰美事!或许日后会有相关的综合性研究,我们也不妨拭目以待。
——TIMEP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