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与组织中直接参与凝血的物质,统称为凝血因子(bloodclottingfactors)。此外,还有前激肽释放酶、高分子激肽原以及来自血小板的磷脂等直接参与凝血过程。除因子Ⅳ与磷脂外,其余已知的凝血因子都是蛋白质,而且因子Ⅱ、Ⅶ、Ⅸ、Ⅹ、Ⅺ、Ⅻ以及前激肽释放酶都是蛋白酶。这些蛋白酶都属于内切酶,即每一种酶只能水解某两种氨基酸所形成的肽键,因此只能对某一条肽链进行有限的水解。通常在血液中,因子Ⅱ、Ⅶ、Ⅸ、Ⅹ、Ⅺ、Ⅻ都是无活性的酶原,必须通过有限水解在其肽链上一定部位切断或切下一个片段,以暴露或形成活性中心,这些因子才成为有活性的酶,这个过程称为激活。被激活的酶,称为这些因子的“活性型”,习惯上于该因子代号的右下角加一“a”字来表示。如凝血酶原被激活为凝血酶,即由因子Ⅱ变成因子Ⅱa。因子Ⅶ是以活性型存在于血液中,但必须有因子Ⅲ(即组织凝血激酶)同时存在才能起作用,而在正常时因子Ⅲ只存在于血管外,所以通常因子Ⅶ在血流中也不起作用。
国际命名
因子别称
分子量(kD)
生成部位
血浆浓度(mg/L)
半衰期(h)
血清中有无
功能
Ⅰ
纤维蛋白原
肝
~
90
无
结构蛋白
Ⅱ
凝血酶原
72
肝
~
60
无
蛋白酶原
Ⅲ
组织因子
45
组织内皮单核细胞
0
/
/
辅因子/启动子
Ⅴ
前加速因子
肝
5~10
12~15
无
辅因子
Ⅶ
稳定因子
50
肝
0.5~2
6~8
有
蛋白酶原
Ⅷ
抗血友病因子
肝、内皮细胞
0.1
8~12
无
辅因子
vW因子
×n
内皮细胞、巨核细胞
10
FⅧ载体、血小板黏附
Ⅸ
血浆凝血激酶
56
肝
3~4
12~24
有
蛋白酶原
Ⅹ
Stuart-Prower因子
59
肝
6~8
48~72
有
蛋白酶原
Ⅺ
血浆凝血激酶前质
肝
4~6
48~84
有
蛋白酶原
Ⅻ
接触因子
80
肝
2.9
48~52
有
蛋白酶原
ⅩⅢ
纤维蛋白稳定因子
肝/骨髓
无
转谷氨酰胺酶原
激肽释放酶原
85
1.5~5
35
有
蛋白酶原
高分子量激肽原
肝
7
有
辅因子
凝血过程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因子Ⅹ激活成Ⅹa;因子Ⅱ(凝血酶原)激活成Ⅱa(凝血酶);因子Ⅰ(纤维蛋白原)转变成Ⅰa(纤维蛋白)。传统观点把凝血过程分为内源性凝血途径(intrinsicpathway)和外源性凝血途径(extrinsicpathway)两种,两种凝血途径都包括凝血共同途径(白癜风诊疗体系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捐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