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药物主导的分化治疗是癌症治疗的最佳途径已然成为共识[1]。目前,对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治疗,临床上除使用常规化疗、骨髓移植外,还常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进行分化诱导治疗,该法具有疗效高及毒副作用小的优势[2]。ATRA联合三氧化二砷可靶向降解融合蛋白(PML/RARα),它们分别与融合蛋白的RARα部分和PML部分结合,降解融合蛋白,使细胞向成熟粒细胞分化,此方案可使APL的缓解率达到90%~94%,5年存活率达到90%[3-5]。然而,APL病人对ATRA的耐药症状严重影响了ATRA对APL的治疗效果[6]。由此,更多的研究者期待通过揭示诱导分化剂对急性早幼粒细胞分化的分子靶向机制,发现新型高效低毒的分化诱导治疗药物。
随着对映-贝壳杉烷二萜冬凌草甲素(oridonin)显著的抗白血病效应的发现及其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7-8],尤其是其临床试验的顺利进展,该类二萜成分的分化诱导作用受到了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