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酸激酶升高是怎么回事?
肌酸激酶(CK)心肌酶谱中一项指标,心内科医生很熟悉,遇到心肌炎、心梗的病人常常可以见到CK的增高,但是有些患者心肌酶很高,却没有任何心慌气短等心血管系统症状,此时,一定要考虑到神经科疾病。
神经肌肉疾病的患者CK也会经常升高。肌酸激酶升高都见于什么疾病?不同疾病心肌酶升高有何特点?本文给做一介绍。
肌酸激酶主要分布于细胞的胞桨和线粒体中,其细胞内含量高低依次为骨骼肌、心肌、脑细、子宫、膀胱、前列腺、肝,红细胞中无。当上述组织发生病变,细胞破坏时,存在于胞浆和线粒体中的CK释放到血液中,从而导致血液生化检查时CK值升高。
骨骼肌是人体内含量最大的组织,故当肌肉细胞广泛破坏时,CK升高最明显,可以高达参考值的数百倍,而其它组织的破坏如心梗、脑血管疾病等则升高副度较少。
我们主要讨论骨骼肌引起的CK增高:不同原因引起的肌肉疾病,由于骨骼肌的破坏,CK值可增高,但不同肌肉疾病CK增高的幅度和特点不同。
(1)肌营养不良症:肌营养不良中假肥大型患者CK显著增高,特点为在疾病的早期CK值达峰值,最高可达数百倍,数值大于每升一万单位。但随着病情的进展,肌肉细胞不断的破坏,肌肉含量减少,而CK值也呈下降趋势。肢带型肌营养不良CK值中度增高,一般在每升数百至数千单位。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的CK值可稍高于正常。图:肌营养不良患者临床表现
(2)多肌炎/皮肌炎:肌炎也是CK值增高的常见疾病,因该病更为常见,且于部分肌营养不良病理表现有相似之处,故有些CK值增高的肌营养不良患者会被误诊为肌炎,而应用激素等免疫抑制疗法,但收效甚微,临床需详加以鉴别。
图:皮肌炎患者手部皮损
(3)神经性肌萎缩:由于失神经支配而引起的肌肉萎缩,一般CK值只稍高于正常,不会大幅度增高。
附:CK有两个亚单位:M-肌型亚单位,B-脑型亚单位,组成二聚体。CK同工酶有三种:CKBB、CKMB、CKMM。骨骼肌损伤CKMM增高为主。心肌酶谱正常参考值多为成人标准,绝大多数儿童的心肌酶谱是正常参考值的2—3倍。
因此,CK增高可能是由多系统病变引起的,如果患者伴有无力、肌肉萎缩等症状时,要考虑到神经肌肉系统出了问题。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