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学:
β-酮硫解酶缺乏症(Beta-Ketothiolasedeficiency)又称2-methyl-3-hydroxybutyricacidemia或mitochondrialacetoacetyl-CoAthiolasedeficiency,其发病原因是由于粒线体内乙酰乙酰辅酶A硫解酶(acetoacetyl-CoAthiolase;T2)的缺乏,而导致患者体内无法顺利代谢分解体内的酮酸(ketone)和异白胺酸(isoleucine)所致。患者会有间歇性的酮酸血症(ketoacidosis)发作,但于发作期间并不会有任何的临床症状表现出来。β-酮硫解酶缺乏症患者一旦酮酸血症发作起来,往往都相当的严重,有时会伴随有嗜睡或昏迷的现象。部分的病人可能还会有神经系统损伤的后遗症。若反覆发病,患者的智力和运动技能随著年纪增长会逐渐地丧失。
发生率:
β-酮硫解酶缺乏症此症的发生率小于10万分之一。
遗传模式:
此症是由于ACAT1基因突变所造成。是属于一种常染色体隐性的遗传疾病。个体的父母各自携带一个正常染色体隐性突变基因,并不会显示症状。带因的父母每次怀孕都有25%的机率会生下β-酮硫解酶缺乏症的小孩,而生下带因不受影响孩子的机率为50%,生下不受影响也不是带因小孩的机率则为25%。
临床特征:
β-酮硫解酶缺乏症的患者在新生儿时期和幼儿期通常没有临床症状。但大部分患者都会在5个月大至2岁之间发生第一次酮酸血症现象。酮酸血症通常会由于肠胃炎和发热性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麻疹,或中耳炎等症状而被诱发。酮酸血症较危险的临床症状包括呕吐,脱水,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肌张力低下,嗜睡有时候会导致昏迷。有些患者会进展发生抽搐症状。患者之血液气体分析会显示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数值,患者并合併有局部呼吸性代偿的现象。
诊断:
可经由尿液有机酸分析和血片串联质谱仪分析来证实个案是否患有β-酮硫解酶缺乏症。于患者尿液中通常可以发现2-methyl-3-hydroxybutyrate,tiglylglycine以及2-methylaceteoacetate的存在。从血片串联质谱仪检测也可以看到tiglylcarnitine及2-methyl-3-hydroxybutyrylcarnitine(C5OH及C5:1-carnitine)的上升。虽然低血糖或高血糖无法作为排除此个案是否为β-酮硫解酶缺乏症的患者的依据,但一般而言,此症患者通常会有正常的血糖值。此外,皮肤切片进行酵素活性检测及基因检测亦可作为确认诊断的方法之一。。
治疗:
患者需要轻微的限制蛋白质(1.5-2.0g/kg/day)以避免摄取过多的异白胺酸,并需注意避免摄取高脂肪的饮食。给予L-肉硷补充剂对患者是有帮助的。患者在急性发作时静脉注射足够的葡萄糖对患者会有所帮助。在轻微的症状时,蛋白质的限制与预防性的输注葡萄糖,可以延缓患者疾病的进展。患者平时应该避免空腹。有些孩子可能需要持续使用低蛋白饮食,并需要定期执行尿液检验,以监测患者之酮酸数值。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