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中国科学家“天团”提出的“液态阳光”构想吗?
相关阅读:科学家支招如何应对化石能源枯竭
9月19日,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长资深顾问施春风,中科院副院长、中科院院士张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中科院院士李静海,中国科学院院长、中科院院士白春礼等多位“大咖”在《焦耳》杂志上发表论文时提出,在化石燃料枯竭的未来,“液态阳光”可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液态阳光”,即“太阳燃料”,指的是把阳光转化为可储存、可运用的液态燃料形式。文章提出,如果人们希望像“拨动开关”那样自如轻松地使用太阳能,则需要开发一套系统,将来自太阳的能量转化为稳定可用的能量形态,以便于储存、运输并配送至终端使用者。作者对“液态阳光”在未来得以实现持乐观态度。不到一个月,10月16日,《自然-催化》上发表的一篇论文证明这种乐观是绝对值得的。今天,我们要发布这个好消息,“液态阳光”构想正在从梦想变成现实。光合作用中,植物利用太阳能将水裂解释放氧气、为生物合成提供电子和质子,并进行光合反应,这是人类梦寐以求的能源转化过程。转化阳光的第一步是水氧化反应,自然界通过几十亿年的进化,“制造”了被称为“光系统II”的酶帮助完成这个反应。如果要人工模拟光合作用,最好是人工合成出这个酶。然而,由于其结构太复杂,生物学家费了很大的劲才用各种手段看清它的样子。年9月,来自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科学家采用了先进的冷冻电镜手段,解析了豌豆光系统II超级复合物的高分辨率电镜结构。(北京正规治疗白癜风医院北京知名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