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是世界传统医药日。近年来,云南积极开展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投入18.72亿元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科中药房建设,加大设备配置、人员培训、适宜技术推广以及信息化建设力度,中医药服务成为基层医疗机构的一大亮点。全省90%医院设置了中医科、79.3%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量占比达17.3%。
云南针对2.2万名乡村医生开展了中医药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培养了名农村定向中医学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类别医师占比达22.04%。去年医院门急诊人数达1453万人次,住院治疗人数达78万人次。
云南省中医药事业坚持在深化医改中保持和发挥特色优势,基本建立起了省、州市、县、乡、村五级中医药服务体系,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中医药的认可度、接受度持续提升。
----------不过
医院药剂科医生也提醒市民
在信任中草药治病进补的同时
也要避免误区
中药可以长期吃,没病也能吃很多人认为中药大多来自天然动植物,药性温和,很少发生毒副作用,因此认为中药完全没有毒副反应,这样的观念是错误的。相反,有些中药是有剧毒的,少量服用即可致命。即使是一些毒副作用较小的药物,如果长时间、大量服用,也会产生不良反应。
中药见效慢,要服用很长时间一般中药侧重祛邪固本,但在治疗一些急症方面有奇效。例如,在急病的抢救方面,方剂中的“独参汤”“参附汤”“四逆汤”都是古人抢救危重病人的真方,具有独到之效,现今的参附汤已被临床上用于抢救心衰患者。
盲目使用补益药补益类中药有补气、补血、滋阴、壮阳之分,而每个人的体质有所不同,需要滋补的方向也有所不同。因此,补益药并不适合所有人,服用补药前如不经过医师辨证就盲目服用,不但达不到滋补的效果,还会带来很多不良反应。
适合别人的也适合自己经常有人这样说,“我这有个好药方,治好了什么病,大家也来用吧”。实际上,中医和西医不同。比如感冒,西药随便买哪个厂家的都行,但中药不行。在中医看来,感冒的具体特征很多,比如最简单的风寒、风热、暑湿。这些不同的类型当中,不同的阶段(前期、中期、后期)所表现的情况也不一样,从而开出的药方也不同。
单种中药可以抗肿瘤虽然近年来传统的中药复方制剂在实验和临床应用中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多数与中药相关的抗肿瘤药均是以现代工艺从中药中提取和半合成的中药活性成分,如长春新碱、紫杉醇、三尖杉碱、喜树碱、香菇多糖和灵芝多糖等。单靠一味或几味中药其实不足以抑制肿瘤,而且很多抗肿瘤中药常具有一定的毒性。
夏季不宜服汤药有人认为夏季服用中药会上火,从而觉得夏季不宜服中药。其实从疗效上讲,夏季是可以服用中药的,如“藿香正气散”“黄连解毒汤”等。
如果夏季服用些清热泻火、消暑生津的中药,不但不会上火,反而能治疗上火的病症。
中药久煎效果才好并不是所有的中药都需要久煎,只有一些贝类、矿物质中药需要长时间煎煮,一些滋补的中药煎煮时间可长一些,一般煎40-60分钟左右。
但像外感药、清热解毒类药和泻下药不能久煎,一般煮沸后再煮10-15分钟即可,否则容易降低疗效。
一次煎煮多剂中药分多天服用有些人会一次煎煮很多剂中药,存放着慢慢服用。
从医疗卫生角度来看,这种做法并不好。中药里含有淀粉、糖类、蛋白质、维生素、挥发油、氨基酸和各种酶、微量元素等多种成分,煎煮时这些成分大部分溶解在汤药汁里。
如果过夜服用或存放过久,不但药效降低,而且会因空气、温度、时间和细菌污染等因素的影响,使药液中的有效成分分解减效,细菌繁殖滋生,淀粉、糖类营养等成分发酵水解,以致药液发馊变质,服用后对人体健康不利。
省一院药剂科医生建议,中药最好当天煮、当天喝,如遇到喝不完的隔夜药,也可将其倒入带盖的玻璃杯或瓷杯内存放在冰箱中,第二天取出后加热到沸腾并晾温后仍可服用。如果没有冰箱,一定要将其倒入玻璃杯或瓷杯中,泡在凉水里并放置在阴凉的地方,第二天加热后再喝,但如果有馊味一定要扔弃。
医院、药店代煎的中药汤剂,虽然是无菌操作、真空包装,但也要存放在冰箱内,保存的最佳温度为0-5℃,保存时间为7-14天,最好不要超过7天。当室温在25℃以上,一般汤剂保存不超过2天,如果发现袋子鼓起来,说明温度过高,药液可能已变质,不宜再服用。
文字:都市时报记者张萌综合网络
图片:来源网络
张萌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