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使用同样的药物,有的人有效果,有的人没有效果?有的人有副作用,有的人没有副作用?
虽然科技的发展,科学家解密了越来越多跟人类健康相关的基因密码,让我们知道了很多的疾病发生率是跟自身携带的基因有相关性的。
与此同时,科学家们也发现了很多跟药物治疗相关的人体基因,包括影响药物有效性的基因,药物剂量多少的基因,还有影响药物安全性的基因。
1、影响药物有效性的基因
比如,临床在治疗某种疾病的过程中,有的时候会发现这样奇怪的现象,对于同样的疾病,使用同样的药物治疗后,大部分人会有明显的效果,但是仍然会有剩下的部分人,使用这个药物治疗后没有任何治疗效果,这就是有效性的个体差异。
对于这样的情况,科学家们发现原来有些治疗效果差异是跟基因差异有关联的。我们知道有些药物要在人体发挥作用,要想在病灶发挥作用,首先需要有个专门起运输作用的蛋白载体,药物需要在这个载体的帮助下,才能达到病变部位产生药理学作用,如果没有交通工具带它去,这个药物吃再多也没有用。
我们知道蛋白质是由基因表达的,如果人体表达这个运输蛋白的基因缺失或者变异了,那么他体内就没有这个药物的载体蛋白了,或者是体内的这个载体蛋白数量非常的少,那么这类人吃这个药物,就有可能没有治疗效果或者效果比较差。
除了载体的影响之外,有的药物还会受到药物靶点的影响。所谓靶点,狭义的说把,就是病变部位接受药物的位置。说白了就是药物发挥作用的地方,药物到达目的地以后,如果没有空间给药物安家,那么药物吃到身体以后还是起不来作用,也就是没有治疗作用。
同样的道理,很多靶点或受体也是有蛋白质组成的,如果表达这类蛋白的基因出问题了,那么这部分人群使用这个药物治疗效果就会欠佳。
2、影响药物治疗剂量的基因
比如,治疗同样的疾病,对于体重差不多的一群人,按照说明书要求吃同样剂量的一个药物,大部分的人吃完规定疗程的药物效果就特别好,少部分的人吃了以后却没有治疗效果或治疗效果不佳。因为,说明书上的剂量是人群的平均剂量,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说明书要求的剂量。
原来,出现上述差异的原因是代谢酶引起的。我们知道药物吸入进入人体以后,会被体内的各种酶代谢掉,代谢产物会通过小便或大便排泄出来。如果有的人,体内这种代谢酶活性比较高或数量比较多,药物吃进体内以后,还没有来得及发挥药理学作用,就被快速的代谢掉了。
因此,这群人吃说明书要求的剂量可能就没有治疗效果或治疗效果不好,要想跟其他人一样,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就需要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增加剂量。
3、影响药物安全性的基因
我继续举个例子,比如,对于同样的一个药物,治疗同样的疾病,吃了同样的剂量!这群人吃完这个药物以后,我们来进行观察发现,有的人出现了副作用,而有的人身体却没有出现任何不适。
原来,副作用发生的差异性,科学家们发现也是由于人体基因不同导致的。比如有的人使用阿米卡星或庆大霉素会出现导致耳聋的严重不良反应,而有的人使用就不会出现耳聋。因为,有的人携带的易致耳聋的基因,有的人就没有这个基因。
副作用除了跟上述的风险基因有关联之外,还与之前说的代谢酶有关系,如果有的人体内代谢某种药物的代谢酶严重缺乏,吃了同样剂量的药物以后,发挥完治疗作用以后,不能够被及时的代谢出去,再接着吃这个药物就会出现体内累积,导致摄入药量过大出现了严重副作用。
上述只是部分药物是这样情况,还有很多药物还没有找到原因。好了,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除了跟上述说到的基因有相关性之外,可能还与很多未知的因素有关联,只是我们现在还没有找到可靠的证据,但我们相信随着科技进一步发展,我们的认知越来越强大,未来我们用药的过程只会越来越有效,也越来越安全!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如果麻麻们有其他关于婴幼儿用药、哺乳期用药和妊娠期用药等问题,可以点击文章结尾左下角「阅读原文」进行咨询。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