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王志编辑|LZ
20.01%、20%、20%、20%、20%,这是以试剂为主营业务的“热景生物”在4月13日发布自愿性年一季度业绩预披露后五个交易日的表现,在这份披露中,公司预计“净利润5亿万元到6亿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增加5亿.73万元到6亿.73万元,同比增加.67%到.25%”。最新总市值89.92亿元。
连续5个20%的涨停引发了热景生物各路股东的集体减持,众多套现股东中不乏“违规也要卖出”的“达晨系”创投资金。但现在看来,这些机构的成功套现对市场中的接盘者形成足够的警醒。
数据来源:Yahoo财经起源与进度
热景生物业绩发生暴增来自“新型冠状病毒n-CoV抗原检测试剂盒(前鼻腔)和新型冠状病毒n-CoV抗原检测试剂盒(唾液)两款新型冠状病毒抗原快速检测试剂产品。”
睿蓝研究团队往前溯源发现,热景生物在新冠疫情初期即进入研发,但它因对疫情发展的严重程度以及进展估计不足,未能在第一时间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后来在年5月25日取得“新型冠状病毒(-nCoV)抗体检测试剂盒(上转发光免疫层析法)”的Ⅲ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这两项产品均由热景生物实际控制人林长青参与领衔。睿蓝研究发现,林长青出身于万泰系。在创立热景之前,他曾在万泰生物工作近7年,历任技术员、项目经理、质量控制部经理、市场部经理。在之前,林长青在厦门大学细胞生物学与肿瘤细胞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做过1年的实验员。他毕业于厦门大学应用生物化学专业。
大约两个月之后,热景生物新冠试剂产品开始陆续研发完成,并开始注册:
年7-9月认证注册的有:新型冠状病毒(-nCoV)抗体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新型冠状病毒(-nCoV)IgM/IgG抗体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在巴西认证注册;新型冠状病毒(-nCoV)IgM/IgG抗体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在泰国认证注册;新型冠状病毒(-nCoV)抗体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在尼日利亚认证注册;
10-12月获得认证注册的有:欧盟CE——新型冠状病毒(-nCoV)抗体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新型冠状病毒(-nCoV)抗体检测试剂盒(上转发光法)、新型冠状病毒(-nCoV)中和抗体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SARS-CoV-2和FluA/B抗原联合快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新型冠状病毒(-nCoV)IgM抗体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新型冠状病毒(-nCoV)IgG抗体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以及上转发光免疫分析仪(UPT-3A--mini)、全自动核酸提取仪、核酸提取试剂、样本保存液、一次性病毒采样管和样本释放剂;巴西——新型冠状病毒(-nCoV)抗体检测试剂盒(上转发光法);
年1月披露获得的欧盟CE认证注册信息: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抗原测定试剂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中和抗体测定试剂盒(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和与配套的化学发光试剂同时使用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最新披露的是3月25日,居家自由检测的新型冠状病毒n-CoV抗原检测试剂盒(前鼻腔)、新型冠状病毒n-CoV抗原检测试剂盒(唾液),获得德国联邦药品和医疗器械研究所(Bfarm)特殊批准,并可在德国和认可德国Bfarm认证的国家及地区进行销售。
随之4月13日,热景生物发布年一季度业绩预告,因为外贸订单爆发式增长,同比利润预增.67%到.25%。
热景生物基础价值研究
热景生物成立于年6月,起初由周晶晶、林长青、魏红山、杨晓兰以非专利技术出资设立,注册资本50万元。其中,周晶晶、林长青出资33.5万元、13万元,持股67%和26%;魏红山、杨晓兰出资2.5万元、1万元,持股5%和2%。
年3月,林长青、周锌以等额现金置换热景有限设立时全体股东投入的非专利技术出资。两个月后,以整体变更方式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年9月,热景生物登陆科创板,首次发行股份万股,募集资金净额为.09万元。
作为一家专业从事研发、生产和销售体外诊断试剂及仪器的企业,热景生物持续聚焦医学与公共安全检测领域产品的创新与产业化。主要产品为体外诊断试剂及仪器,主要应用于肝癌肝炎、心脑血管疾病、炎症感染等临床领域和生物安全、食品安全、疾控应急等公共安全及其他领域。
数据来源:年财报据其年中报,热景生物已拥有上转发光技术、糖捕获技术、磁微粒化学发光技术、基因重组及单克隆抗体技术。这是它的核心技术及竞争力。
其中,上转发光技术方面,已取得31项试剂注册证并上市,在研产品14项(试剂11项,仪器3项)。进展较快的有用于糖尿病诊断的C肽、胰岛素项目和用于心肌损伤检测的cTNT,已经进行注册申报阶段;用于炎症感染领域联合检测的淀粉样蛋白A(SAA)+C反应蛋白(CRP)进入注册申报阶段;两款上转发光免疫分析仪正在注册检验阶段。
磁微粒化学发光技术方面,已取得医疗器械注册文号51项,在研产品42项。具体为在研磁微粒化学发光试剂35项,24项已进入注册阶段;在研究磁微粒化学发光仪器7项,5项已完成临床评价。
睿蓝研究团队通过行业大量样本得出结论,体外诊断属于典型的技术密集型行业,研发周期一般为3-5年,技术成熟相对较快,产品迭代的周期也相对较短。
单就免疫诊断领域来讲,就经历了放射免疫分析技术(RIA)、免疫胶体金技术、酶联免疫分析技术(ELISA)、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TRFIA)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CLIA)的发展历程。目前,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和产品就在迅速地对原来的技术和产品进行替代,正逐渐成为市场主流。换句话说,体外诊断行业每一次技术的更新都会对过去技术和产品产生快速颠覆及替代。
热景生物对于研发亦极为重视。年及年中期,研发投入分别为.07万元、.66万元,相应在营收中占比13.78%和18.88%,且全部选择费用化。
据热景生物披露,它已基本建立全场景应用免疫诊断技术平台,从高精度上转发光POCT到MQ60小型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中型MQ60plus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再到C大型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是业内为数不多的产品涵盖全场景应用供应商之一。
热景生物上转发光技术来源于产学研合作,存在一定技术依赖风险。年8月,热景生物同军科院微生物所签署《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双方约定军科院微生物研究所许可公司以独占方式实施其拥有的两项发明专利权(一种经过表面修饰活化的上转换发光材料、基于上转换发光技术免疫层析试纸条),许可期限年7月31日-年7月31日,公司每年按照上转发光试剂销售收入规模的2%计算支付专利许可费。
热景生物上市后业绩并不尽人意,年首个财年净利润按年下降29.63%至.78万元。其在年1月12日披露年业绩预告,预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7亿元,按年增长%左右。
高增长是否持续?
股价的异常波动之于热景生物是一件麻烦事。实际控制人、控股控股林长青接连两次在上市公司《询证函》回函中表示,截至目前,公司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正在筹划的并购重组、股份发行、债务重组、业务重组、资产剥离和资产注入等重大事项。
4月14日-4月17日,热景生物先后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公告》、《严重异常波动公告》和《风险提示公告》以示风险。据披露,“截至年4月16日,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发布的公司最新滚动市盈率为.96倍,公司所处的医药制造业最近一个月平均滚动市盈率为49.45倍,显著高于后者。”
热景生物风险示警道,“公司两款产品认证有效期为3个月,存在到期无法延续风险;行业竞争者增加,导致竞争加剧以及市场不确定性的风险;公司产品产能扩张受限的风险,存在一定的产能上限,公司的经营业绩也存在一定的不可预测性。”
数据来源:企业公告事实也确是如此。万泰生物于4月18日发布公告称“公司研发的新型冠状病毒(-nCoV)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获得BfArM批准”,意味着可以在德国市场销售。
据热景生物披露,“目前全球已有40余家企业的产品获批进入德国家庭自测市场,其中国内企业10余家。”
睿蓝研究认为,因偶然因素带来的偶发性增长并不可持续,随着新冠疫情减弱,相关需求会归于常态,届时热景生物陡然拉高的业绩会大幅下落。这是投资人必须预判和重视的事项。
重视股东密集减持后的风险
睿蓝研究团队发现热景生物主要股东一直在高密度减持,投资人亦须对此高度重视。同时,还须注意到股价暴涨过程中,有的主要股东甚至刚刚减持完毕后涉嫌继续“违规减持”。
4月13日-15日,距离完成上一轮减持还不到一周,达晨创泰、达晨创恒和达晨创瑞通过集中竞价再度减持万股,减持价格69.64-.28元/股,占总股本的2.2%。经计算,这次减持套现金额0.95亿元-1.37亿元,已快追平上次大比例减持金额。
据上交所《减持细则》,“大股东依据《细则》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大宗交易、协议转让等方式减持股份至低于5%,自持股比例减持至低于5%之日起90日内,通过集中竞价交易、大宗交易继续减持的,仍应遵守《细则》有关大股东减持的规定。”
达晨创泰、达晨创恒和达晨创瑞为热景生物上市时第5-第7大股东,合计持有万股,占总股本12.35%。三者执行事务合伙人均为深圳市达晨财智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为一致行动人。穿透背后,后者由上市公司广电传媒持股55%。
睿蓝研究梳理发现,年11月3日-年4月9日,达晨创泰、达晨创恒和达晨创瑞以“经营发展需要”为由,通过集中竞价、大宗交易合计减持万股,占总股本7.%。减持价格39.95-44.37元/股,减持总金额1.94亿元。减持后,持股降至4.99%。
因此,达晨系三家基金第二轮减持涉嫌违反上述《减持细则》,减持后三者在热景生物中持股已降至2.79%。
对于减持把握更加精准的是第4大股东大健康基金,4月16日以.元/股减持37.11万股,减持总金额.67万元。减持后,持股降至4.%。
据企查查数据,大健康基金成立于年7月,由杭州璞致资管持股22%、工银(杭州)股权投资基金持股20%,上市公司迪安诊断、通策医疗分别持股15%和10%,杭州富源实业投资持股10%、杭州投资发展股权投资基金持股10%。
穿透背后,杭州璞致资管由中持金控资本、深圳红树林创投分别持股84.%、15.%,中持金控资本则由施介山、蒋书洋各持股90%和10%。
工银(杭州)股权投资基金则由南方基金持股99.9%。杭州富源实业投资、杭州投资发展背后站着的分别是杭州市西湖区财政局和杭州市财政局,相应持股90.%和%。
在达晨创泰、达晨创恒、达晨创瑞及大健康基金减持期间,上市公司第二大股东周锌也在减持。只不过,周是在热景生物股价低位时减持的,以36.89-40.6元/股价格,减持54万股,减持总金额.26万元。与大健康基金一样,目前周锌的减持时间也只是过半。截至4月17日,周锌还持有热景生物9.48%的股权。
周锌为上市公司董事,自年5月担任这一职务至今。
事实上,早于年10月15日,热景生物大股东就开始了减持。绿河嘉和通过大宗交易减持12.44万股,减持价格48.85元/股,套现.69万元。持股热景生物3%股权的张辉阳,也即上市公司第9大股东为绿河嘉和的实际控制人。上述减持后,两者合计持股由5.17%降至4.97%。
截至年4月18日,共有6只基金持仓热景生物4.32万股,占流通A股0.11%。较之年76家机构只基金持仓50.11万股、占流通A股3.54%,已形同“天壤”。
睿蓝财讯出品
文章仅供参考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来源:蓝筹企业评论(ID:bluech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