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第4章第一节酶的化学本质及作用
学科
生物学
学段:高中
年级
高一年级
教材
书名:《生物学必修分子与细胞》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
教学设计参与人员
姓名
单位
设计实施者
郭羽
北京市第四中学
指导者
毕诗秀
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
课件制作者
郭羽
北京市第四中学
其他参与者
毕诗秀
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分析酶发现史的一系列实验,尝试设计实验解决科学问题,培养科学思维。
2.从酶的研究历程中概括酶的概念,从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角度理解酶的催化本质,进而解读新陈代谢的高效性。
3.知道酶的科研成果和产业发展都为人类和自然带来了福利,激发职业理想,培养社会责任。
教学重点:酶的概念,酶高效性的机理
教学难点:酶的研究历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主体活动
导入
从食物消化和酒精发酵认识生物催化作用
酶的发现历程
进行实验分析和实验设计,逐步认识酶的化学本质
酶的概念及催化机理
尝试总结酶的概念,结合实例分析酶的催化机理
酶的应用
从酶应用的几个主要领域,认识酶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图示:米酒和啤酒的图片
Q:淀粉在消化道里消化或者在酿酒时变成酒精和二氧化碳,都是发生了化学反应。而如果把淀粉储存在没有生物的环境中,它是不会发生变化的。这体现了生物体的什么作用呢?
引出生物催化作用。
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设疑导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酶的发现历程
1.斯帕兰扎尼的鸟类消化实验:
图示:斯帕兰扎尼的的头像和实验场景
Q:这个实验中的自变量是?因变量是?实验结论是?得出实验结论。
介绍法国科学家培安的发现。
2.巴斯德和李比希的争论:
图示:巴斯德和李比希各自的观点
介绍“酶”这个名称的来由。
3.布赫纳的实验:
图示:布赫纳的头像
Q:巴斯德和李比希的争论之一是:发酵作用是否依赖于酵母菌的活细胞。如果让你来设计实验,你会怎么做呢?
分析实验目的、自变量、因变量,介绍布赫纳的实验结果和成就。
4.萨姆纳纯化脲酶实验:
图示:萨姆纳的头像
Q:萨姆纳的实验说明酶的化学本质是什么?
5.切赫的实验
图示:阿尔特曼和切赫的头像
介绍切赫的实验过程。切赫的实验结果说明什么?这一发现也为另外一个问题作出了提示:生物最早的遗传物质是DNA还是RNA,大家认为呢?
以酶的发现历程引导学生概括出酶的概念,同时用科学研究实例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分析和实验设计,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
酶的概念和催化机理
1.酶的概念
给出酶的概念部分语句,请同学们根据酶的研究历程中的实验结论补充。
2.酶的催化机理
举例:碳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图示:活化能,物质的初态、过渡态、终态
Q:不管有没有酶的催化,化学反应前后的初态和终态是不变的,那么酶是如何加快反应速度的呢?
酶可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速反应进行。
引导学生概括出酶的概念,解决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联系已有知识进行类比推理,认识到酶与其他催化剂加速化学反应的机理相同,对酶这种生物催化剂建立初步认识。
酶的应用
1.常见的酶
介绍酶的命名。举例几种高中阶段会见到的酶的名称。
2.酶的应用
①食品工业
图示:木瓜蛋白酶
②洗涤剂
图示:加酶洗衣粉。论文中探究添加脂肪酶对洗涤效果影响的实验。
Q:该实验的实验目的是?实验结果是?实验结论是?大家也可以开展实验探究。
③生物能源
图示:论文中木质纤维素生产乙醇的流程图。
Q:从哪里获取纤维素酶?
④分子生物学
图示: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
3.酶数据库
介绍几大数据库和生物信息学。
通过举例认识到酶的广泛应用和科学合作的方式。
小结
小结酶的发现历程和概念、酶的应用。认识到生命科学研究的恰当应用可以造福人类和自然,生命科学的发展可以推动交叉学科基础研究和产业发展,鼓励同学们投身相关领域作出贡献。
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