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物质是
A.纤维蛋白原
B.血细胞
C.球蛋白
D.白蛋白
E.血红蛋白
2.对凝血过程描述不准确的是
A.凝血过程属于正反馈控制
B.凝血过程是一系列生化反应过程
C.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有两种途径
D.凝血因子都是蛋白质
E.肝脏合成凝血因子需要维生素K
3.血浆与血清的差别主要表现在有无
A.白蛋白
B.纤维蛋白原
C.免疫球蛋白
D.糖蛋白
E.血浆蛋白
4.最常见的输血反应是
A.溶血反应
B.循环超负荷
C.细菌污染反应
D.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E.过敏反应
5.影响细胞内液水分含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毛细血管血压
B.血浆晶体渗透压
C.血浆胶体渗透压
D.组织静水压
E.组织胶体渗透压
1.答案:D
解析:由蛋白质所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75%~80%,来自白蛋白,本题答案选择D。由晶体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血浆晶体渗透压,约80%来自钠离子和氯离子。
2.答案:D
解析:①凝血因子除了FⅣ(Ca2+)外,其余都是蛋白质,D错误。②凝血过程属于典型的正反馈过程(A对);凝血过程是一系列复杂的酶促反应过程(B对);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有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途径(C对);FⅡ、FⅦ、FⅨ、FⅩ在肝内合成必须有维生素K参与,故它们又称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E对)。
3.答案:B
解析:血清是血液凝固后析出的液体成分,纤维蛋白原和某些凝血因子在凝血中转变了或消耗了,因此血清与血浆的区别就是血清缺乏纤维蛋白原。
4.答案:D
解析:发热反应是最常见的早期输血并发症之一,发生率约为2%-10%。多发生于:输血开始后15分钟-2小时内。主要表现为畏寒、寒战和高热,体温可上升至39-40°C,同时伴有头痛、出汗、恶心、、呕吐及皮肤潮红。症状持续30分钟至2小时后逐渐缓解。血压多无变化。少数反应严重者还可出现抽搐、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甚至昏迷。全身麻醉时很少出现发热反应。
5.答案:B
解析:血浆的渗透压是由血浆中无机盐和小分子有机物形成的晶体渗透压,以及血浆蛋白质(主要为清蛋白)形成的胶体渗透压共同组成的。血浆的渗透压功能:晶体渗透压维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胶体渗透压维持血管内外的水平衡。细胞外液晶体物质浓度的变化会影响细胞内液的量(临床上常用的等渗溶液为0.9%NaCl,5%葡萄糖溶液),血浆蛋白含量的变化会影响组织液的量,而不影响细胞内液的量。
年通关班6大服务1、寄送年配套听课独家纸质版教材!
2、入学学习计划、专业助教全程答疑、监督!
3、英语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