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都市报

您现在的位置:  > 酶使用 > 叮咚您有一份提高无缝克隆连接效率的技

叮咚您有一份提高无缝克隆连接效率的技

发布时间:2022-6-30 1:43:56   点击数:
北京痤疮医院简介 http://baidianfeng.39.net/a_jiankang/210116/8595980.html

无缝克隆是一种新型基因克隆技术,它可以同时将1到多个片段高效的插入到任何载体。目前应用较广泛的无缝克隆方法是GibsonAssembly和In-FusionCloning。这两种方法的在原理上非常相似:都是通过外切酶产生黏性末端、然后利用体内或体外重组酶进行连接,得到重组片段;但两者用到的酶却完全不同。我们一起来了解无缝克隆的秘密。

GibsonAssembly原理

GibsonAssembly是由DanielGibson和J.CraigVenter在年提出的。GibsonAssembly要求目的片段与线性化载体首尾具有一段互补重叠的同源臂序列;利用T5exonuclease的5’一3’外切酶活性产生3’黏性末端,之后同源臂进行互补配对,再利用DNApolymerase延伸补齐片段上的缺口部分,最后通过TaqDNALigase连接DNA片段中的缺刻,完成克隆组装。

GibsonAssembly原理示意图

In-FusionCloning原理

In-FusionCloning利用了In-Fusion酶能够识别3’末端碱基,具有3’→5’外切酶活性的特点。通过In-Fusion酶产生5’黏性末端,互补重叠片段退火配对;再将重组片段转化到感受态细胞内,重组片段序列中的缺刻在菌体内进行连接,获得重组序列。

In-FusionCloning原理示意图

无缝克隆的优势

传统的分子克隆技术依赖于Ⅱ型限制性内切酶和T4DNA连接酶的使用,DNA片段与载体经相同的限制性内切酶切割产生相同的末端,然后利用T4DNA连接酶反应实现片段融合。这种方法受到酶切位点限制,需选择片段与载体序列内部没有、而仅在载体多克隆位点存在的酶切位点。酶切连接的方法一次只能连接单个片段,无法实现多片段同时连接。且该方法中T4DNA连接酶的辅助因子ATP易失活,影响克隆效率。无缝克隆与传统的酶切连接相比,具有以下优势:

不受酶切位点限制

适用于任意载体、任意片段

一步连接1或多个片段,连接多片段耗时短

插入目的片段两端不会添加额外序列(如保护碱基)

无缝克隆实验关键影响因素

自无缝克隆技术被大家认识后,得到了众多老师的青睐,但同时也有部分质疑:连接效率为何总是不尽如人意?我们来细数影响无缝克隆实验的关键因素有哪些?

无缝克隆实验流程

片段质量

确保DNA片段无核酸酶及其它酶污染、无乙醇等残留;

纯度正常:A/A值在1.6-1.9、A/值在2左右、紫外吸收峰图正常;

浓度正常:插入片段与线性化载体浓度高于50ng/μl,会使重组效率提高;

若模板浓度低、纯度低,则连接效率降低。

载体线性化方法

线性化载体可以选择反向PCR或酶切的方法:

可根据在载体插入位置是否有合适的酶切位点选择具体方法。因GibsonAssembly反应体系内无双链DNA连接酶,不会发生载体自连,线性化载体不需要进行末端去磷酸化处理。酶切制备线性化载体建议使用双酶切,且酶切后采用胶回收的方法回收产物,这样利于降低假阳性。

若没有合适酶切位点或者多次酶切制备线性化载体均不成功,可以选择反向PCR扩增,但不适合较大质粒,如超过8kb。

引物设计

目的片段引物设计:目的片段引物是由目的片段两端序列加同源臂序列组成,同源臂长度设置在16-45bp,Tm值在58–65°C。同源臂越长,有利于重组置换,但可能会影响目的片段扩增;

载体引物设计:确定目的片段插入位置,推荐借助Snapgene软件设计反向PCR引物。

PCR扩增

反向PCR制备线性化载体及扩增目的片段时需要使用高保真酶;

制备线性化载体后使用DpnI内切酶消化环状质粒模板,降低假阳性克隆。

插入片段与线性化载体摩尔比

10μl反应体系,载体与插入片段总加入量建议在0.01-0.3pmol。插入片段与线性化载体的最佳摩尔比为1:1-4:1;片段与片段的摩尔比为1:1。

推荐使用GenStar克隆连接反应体系计算工具(gene-star.

转载请注明:http://www.hongminqing.com/msy/9770.html

网站简介 | 发布优势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广告合作 | 合作伙伴 | 版权申明 | 网站地图

当前时间: